合理运用部队兵种是取得战场优势的核心策略。兵种之间的克制关系与协同作战是战术基础,陆军作为主力需注重坦克与炮兵的搭配,坦克承担前排抗伤与火力压制,炮兵则提供远程支援,尤其森林地形能增强炮兵输出但需注意其视野限制。步兵虽基础却不可忽视,摩托化步兵兼具机动性与视野优势,适合前中期突击敌方后排或侦察。攻城车专精建筑破坏,需配合坦克吸引炮塔仇恨并保持安全距离,避免与常规部队混合作战。侦查车在战术层面至关重要,其视野控制能力能提前预判敌方动向,为炮兵和远程单位提供攻击目标,但不宜作为主力作战单位。
山地和河流会限制陆军移动,需依靠空军或侦查单位探路;森林为步兵和炮兵提供攻防加成,城镇则适合设防。战术上可采用迂回包抄分割敌军,或利用地形诱敌深入。海军与空军的介入会改变战场格局,例如火箭炮对舰船的高伤害使其成为岸防利器,而航母作为空军移动基地能扩展作战半径。不同兵种的射程、移动速度和资源消耗差异要求指挥官根据战场阶段调整编制,前期优先轻型单位快速扩张,后期侧重重型单位攻坚。
科技研发与资源分配是兵种强化的底层支撑。优先提升经济类科技保障资源稳定,再针对性升级兵种科技,例如反坦克炮对装甲单位的克制效果需通过科技激活。资源方面,钢铁和石油是生产高级军备的关键,需通过占领稀有资源点或贸易获取。军团城市能提供高级兵种生产权限,但需满足两座普通城市和军团成员协作的条件。补给系统不可忽视,食物、弹药和燃料的短缺会直接削弱部队战斗力,运输线路的安全需重点布防。
团队协作与视野控制是高层级战术的核心。加入活跃联盟可共享情报、资源及高级军备,军团战需明确分工,例如专人负责侦察或补给运输。指挥官需实时观察卫星地图,通过报点系统标记敌军动向,配合炮击、空投等策略技能扩大优势。防御战中,炮兵与炮塔需布置在敌军行进路线之外,利用火箭炮的群伤特性构建火力网。最终胜利取决于对兵种特性、地形规则和团队协作的综合理解,而非单一兵种的强度。